说起超薄贴面,你的印象还停留在送往加工厂做铸瓷吗?随着椅旁CADCAM技术的应用,多种多样的可切削玻璃陶瓷材料孕育而生。

使用传统方法(比如铸瓷)制作超薄贴面,如果蜡型厚度低于0.5mm,修复体的铸造成功率就会大大下降。而椅旁切削玻璃陶瓷的工艺会在时效性和稳定性上更有优势,且效果不比铸瓷差。

那如何选择材料是一件让人纠结的事,哪种可切削玻璃陶瓷更适合制作超薄贴面?边缘稳定性如何?让我们通过实验展示给您。

本次测试的材料是临床上较为常用的4款玻璃陶瓷,从左到右分别是爱迪特Cameo;VITA Mark II;义获嘉Emax CAD;登士柏西诺德Celtra

测试采用相同的修复体,加工方式。通过登士柏西诺德瓷睿刻系统对以上4种材料进行测试。模拟测试的修复体是一个12贴面,修复体边缘厚度≤0.2mm, 中1/3-颈1/3厚度0.3mm左右

矢状面观察:修复体采用刃状边缘设计(该修复体的设计方案仅适用于此次实验并不应用于临床患者。在临床病例中如果边缘位置在非自洁区,个人建议还是需要制备肩台。)

四款材料中Vita Mark II没能完整加工出来。但并不影响我们观察修复体边缘完整性。

将修复体放置在显微镜下放大5倍观察。

从边缘完整性来说,爱迪特Cameo无疑是最大的一匹黑马,纳米晶化结构,为切削修复体提供了更好的边缘稳定性以及及结构准确性,且模拟了天然牙的硬度。

CELTRA也还不错,无较大缺口,烧结后有自愈合能力。微妙之处在于其含有10%氧化锆晶体颗粒大小比硅酸锂小四倍。高挠曲强度和高玻璃基质含量达50%,抗弯强度等同于牙釉质。义获嘉的IPS e.max也不错,只是在个别位置有较明显的缺损。而Mark II的边缘破损率较高,Mark II本身也是四款材料中强度最低的一款。

CELTRA——锆加强型二硅酸锂玻璃陶瓷,弹性模量70Gpa,初始挠曲强度420Mpa,烧结后370Mpa。

IPS e.max——二硅酸锂玻璃陶瓷,弹性模量95Gpa,结晶前挠曲强度150Mpa,结晶后360Mpa。

Cameo——二硅酸锂玻璃陶瓷,三点抗弯强度400±60Mpa。

Vita Mark II——长石质玻璃陶瓷,弹性模量63Gpa,挠曲强度150Mpa。

这组测试说明了对于边缘超薄的修复体来说,加强型玻璃陶瓷更适合,弹性模量高,可切削性好,边缘连续好。当然,通常情况下将修复体参数设置在材料的安全区内,CADCAM加工出来的修复体边缘连续光滑,密合性好。对于修复材料的选择,需考虑机械力学特性:弹性模量,挠曲强度,应力分布,以及牙体磨除量和适应证。希望文章能够为大家选择玻璃陶瓷材料起到一定帮助。

文章转载自Motivatione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