与上一期文章前后呼应,抛光之后就该染色上釉了。随着椅旁经济的不断发展,临床医生接触到修复体后处理的机会越来越多。然而染色上釉并没有医生想象中那么复杂,只要做到这几点就能满足基本的美学需求啦!
1,用稀释液清洗毛笔
不要使用清水涮笔,否则容易将气泡混入修复体影响上釉效果。
2,釉膏和稀释液混合如酸奶状
缓慢搅拌釉膏与稀释液的混合物,调拌到粘稠拉丝状,类似酸奶,蜂蜜之类的粘稠度。太稀了釉膏流的哪都是,太稠的话薄厚不均匀。
3,先上釉后染色
用毛笔从上到下始终沿着一个方向涂刷釉膏,均匀涂布整个外表面。
4,颈部颜色要加深,切端添加蓝或加灰
颈部染色用笔尖高频率轻点在修复体颈部,这样会产生晕染的感觉,颜色渐渐过渡无色阶。切端少量添加切端色,产生半透明的视觉效果。蓝色用在青壮年患者,灰色用在老年患者的修复体上。
5,金属支撑杆不要接触瓷修复体
金属的比热大于空气,所以金属在炉膛中的升温速度肯定高于其他物质,如果与修复体接触会造成局部过热的现象,对全瓷修复体来说不是一件好事情。
文章转载自公众号Motivationen